落实责任、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南粤古驿道运营维护管养水平(下)——《南粤古驿道工作实践与探索》文章精选(1)

发布时间:13/09/2023 12:48:42

三、南粤古驿道低成本高效能运营维护管养工作探讨

  (一)建立务实常态养机制是南粤古驿道运营维护管工作的根本

  一是要深刻把握由“规建”到“规建营管”的工作重点转变。在秉承属地管理、专业组织承担、鼓励公众参与的原则下,各地逐步按照“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社会协同”的模式开展工作。由县(市、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明确运维工作实施主体,通过统筹自然资源、住建、文广旅体等多部门工作,形成设计建设、移交管理、维护管养、运营推广工作机制,实现南粤古驿道从保护修复、活化利用至维护管养的全线条贯通,推动古驿道工作重心由“规建”到“规建营管”的转变,达成南粤古驿道共建共享、共治共管的目标。

  二是要探索多元化的运营维护管养机制。实施主体目前可根据自身需求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向社会采购具有相关运营维护管养经验的专业供应商,也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提倡志愿者与沿线村民自发加入,增加机制容错性,并在“系统管理、流程优化、运维协同”的工作理念下制定运营维护管养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工作内容及工作频率,形成常态化运维机制,共同维护古驿道稳定发展。

  (二)多形式、多主体组织是南粤古驿道运营维护管养工作的活力所在

  一是专业公司承担、属地政府部门监管。对于梅关古道、广韶古道(从化段)、岐澳古道(珠海、中山)等周边有成熟景区的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建议纳入景区的日常运营维护管养计划中。如:2021年,韶关市南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广州中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雄分公司签订了《南雄市古驿道梅关-乌迳管护服务市场化项目承包合同》,维护管养工作范围包括全线梅岭-乌迳古驿道本体及连接线,路边绿化带、边沟保洁,古驿道两侧除草养护,保持古驿道沿线服务设施和标识系统完好无损、路面路肩管护保持线路安全畅通。按照“定人、定岗、定作业范围、定作业标准”管理原则,实行古驿道常态化日常保洁[7]。

  二是指导地方社会志愿团体活动开展。对于古驿道沿线的有村民、志愿者主动申请维护管养工作的,各地市应出台鼓励措施和保障机制,更好地吸引越多越多的拥有情怀的人员加入到守护南粤古驿道的工作中。如:江门市五邑义工联直属义工服务总队和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动员组织江门户外活动、摄影、历史文化爱好者等社会各界志愿者,面向江门多条南粤古驿道以“不留白色污染的旅程”为主题持续开展公益环保行动,通过骑行、徒步等方式开展清理垃圾、清洁除障、环保宣传等志愿劳动,发展了一大批古驿道维护的实践者与守护者。一方面减少了政府部门的维护管理经费,另一方面转变了大众的游憩方式,让更多民众直接参与到古驿道历史文化资源的维护与建设中[8]。

  三是依托村民自治,延续传统管护习俗。对于秦汉古道(连州、阳山)、湘粤古道(连州)、粤赣古道(连平、东源、和平、兴宁、平远)等地处粤东粤西粤北偏远山区的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地方政府可在古驿道沿线村庄选择出对历史文化充满情怀的村民,负责古驿道维护管养,颁发“古道(岭南历史文化)守护人”工作证,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如:韶关市西京古道周边地区从古至今一直有“石阶除道”的习俗,自古以来,当地民众把石阶除道视为行善积德,形成了积德乡风,独特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西京古道一直保存较完整[9]。

2

图为南雄古驿道管护。

3


图为江门南粤古驿道公益环保计划。

4

图为西京古道石阶除道。

  (三)坚持以用代养,培育多样化高品质运营产品是南粤古驿道运营维护管养工作的核心要义

  南粤古驿道运营链条贯穿多环节、涵盖多领域,核心由“用户、产品、活动、内容”四大基础模块构成。用户运营是核心,通过对接古驿道目标群体,激励引导客群持续使用古驿道;产品运营是根基,通过优化古驿道使用功能,提升使用体验;活动运营是重要手段,通过策划和组织实施古驿道品牌活动,激活线路流量;内容运营则是联系纽带,通过挖掘古驿道主题内涵,完善信息内容推广平台。

5

图为古驿道运营链条示意。

  一是要坚持“开源、节流、促活、转化”的整体策略运营好“用户”。“开源”主要通过拓宽古驿道旅游业态吸引更多目标群体,在已有观光型、文娱消遣型、文化知识型、个人及家庭休憩型旅游基础上,部分线路探索了思政教育型、研学旅游型、生态康养型、徒步探险型等方式,吸引了更广泛客群参与体验古驿道。例如:广州从化以钱岗古驿道示范段为核心,以“天人山水”健康产业园等项目为延展,打造一条低碳健康养生产业带,每年可接待超过300万人次游客。“节流”主要通过建立与古驿道客群的稳定交流联系,针对目标群体精细化推送旅游攻略、游记等优质内容并提供优惠对策,减少已有客群流失。“促活”旨在激活沉寂客群,提升古驿道使用频次,如:广东多地举办的“红动古道 绿动乡村”系列活动将古驿道与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党员活动日活动等频次较高的活动进行深入绑定。“转化”主要是推动驿道游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发展“过夜经济”,以“IP”思维打造古驿道,推动古驿道产品特色化和品质化发展,提升客群消费意愿和消费贡献值。如:韶关曲江古驿道引入“马坝人先生”IP,其热情亲切、萌态十足的模样深受网友和市民群众的喜爱,2020年曲江旅游推广直播活动上,“马坝人先生”吸引500多万人次在直播间观看,在线话题互动人气突破千万,在线销售农特、文旅产品等近4万件,成交额达152万元[10]。

6

图为“红动古道 绿动乡村”活动。

7


图为曲江古驿道“马坝人先生”IP。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互联共振、共融共享的理念运营好“产品”。一方面应结合使用者的需求反馈,重点提高古驿道沿线可看、可读、可感的服务配套水平,以点带面丰富游览内容。如:南粤历史名人故居、地域性特色小博物馆、典型的农耕景观、驿道乡村酒店等。以驿道乡村酒店为例,“梨花屋舍”是河源最早的一批民宿之一,临近粤赣古道双江段,客家风情的古朴屋舍让见惯了大城市“快节奏”步伐的都市人能在这闲庭小院中享受着“车马慢”的生活,每年服务驿道游客数量可达两万人次,酒店与古道相辅相成,激活古驿道的同时也带动了沿线乡村振兴[11]。另一方面推动新产品研发升级,全省加强了水上古驿道文化线路的打造,紧密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力求让南粤古驿道成为承载革命精神的红色之道。如:南粤“左联”之旅积极探索了驿道+碧道+中央红色交通线“三线叠合、多道合一”的运营方法,激活了韩江水文化,盘活了红色资源,拓宽了文化产品线,成为广东活化利用革命文物的典型案例[12]。

8

图为粤赣古道(东源段)网红民宿梨花屋舍。

9


图为南粤“左联”之旅文化线路。

  三是要坚持开放式、多元化的活动生态圈运营好“活动”。针对受众主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等特点,创新开展以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文化创意大赛、少儿绘画大赛三大品牌为主的系列活动赛事品牌。其中,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自2016年开赛共举办67站,共100场赛事,吸引了37个国家和地区超200万人次参与体验赛事活动,大赛走遍了全省2千多公里的古道旧巷,到访了50个古道乡镇、70余个古村落、5个古港码头、2个岛屿,影响辐射全国各地乃至国际[13]。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起始于2017年3月,先后设置了21个站点,带领180余家参赛单位先后走访了沿线周边的四十余条古村古道,共征集创意方案2500余项,评选出年度优秀奖近百余项,近50项产品成功落地,涵盖服饰、农副产品包装、生活用品、文房用具等,已经发展成为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创开发平台和载体[14]。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自2017年以来已在全省21个地级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动超过3000余家中小学及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累计吸引98273名热爱绘画的少年儿童及57503组家庭参与其中,作品投稿量达174890幅,带动人数50万人次,全网曝光过亿次[15]。此外,各地还衍生出与古驿道相关联的户外徒步活动、骑行活动、摄影活动以及特色民俗活动,积累了大量活动运营经验。

10


图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11


图为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

  四是要坚持图、文、声、影视一体化推广模式运营好“内容”。构建古驿道内容传媒矩阵,包括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矩阵。传统媒体以南粤古驿道网为例,网站逐步向应用型、服务型和交流型转变,是市民户外运动、旅游的指南,提供选择交通工具的抵达方式、网上预订民宿、利用电子地图、根据时间长短选择路线设计和游者心得交流等,成为省政府大数据平台的共生网络服务产物[16]。南粤古驿道自媒体矩阵分为图文矩阵、视频矩阵、信息资料矩阵等三大版块。图文矩阵包括“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搜狐号、网易号、豆瓣、知乎、新浪微博”,视频矩阵包括“爱奇艺视频、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抖音视频、快手视频、腾讯视频、优酷视频”,信息资料矩阵包括“百度百科”。此外,通过古驿道内容研究平台持续创新内容,省内十二家高校、研究机构先后成立古驿道研究中心或实践基地,深度参与古驿道内容运营,完成了大量内容创作,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实践成果。如:编写《南粤古驿道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出版《一道一童谣》音乐专辑、举办《南粤古驿道国际化传播高峰论坛》、拍摄《烽火逆行》等电视记录片、策划《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展》《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线路展》等[17]。

12


图为南粤古驿道网改版升级。

13


图为南粤古驿道国际化传播高峰论坛。

  四、结束语

  南粤古驿道的价值在于使用,维护管养的最好方式在于运营推广。虽然全省目前已有15条25段古驿道线路开展维护管养与运营推广工作,实现古驿道运维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转化,逐步成熟的运营维护管养工作保障了古驿道基底健康,富有内涵的运营产品及影响深远的文化宣传有助于吸引社会人群及资本融入古驿道运营维护体系,未来将打造出开放式、多元化的古驿道运营生态圈,为沿线地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让古驿道持续焕发生命力。南粤古驿道运营维护管养工作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全方位、全领域的参与和支持!

 

  (本文署名作者:方为民 韩夏旖 张子健 蹇登亮) 

 

  [7]韶关市南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雄市古驿道全线实现专业化队伍管护.(2021-04-12)[2022-04-25].↑



  [8]江门五邑义工.不留白色污染的旅程—海洋环境和南粤古驿道公益环保计划.(2019-05-10).↑

  [9]许化鹏.西京古道石阶除道.(2017-05-05). ↑

  [10]范永敬.曲江吉祥物“马坝人先生”在广东旅博会火爆全场(2020-09-19).

  [11]广州日报.古驿道家门过 成市民休闲地.(2019-10-17).↑

  [12]黄宙辉.广东组织“红动古道 绿动乡村”活动,展示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成果.(2022-01-15).↑

  [13]周婉琪,廖艺.南粤古驿道定向赛5周年显峥嵘 品牌化与普及化“双丰收”.(2020-11-24).

  [14]黄庆.“以文兴村”新实践,南粤古驿道文创亮相广州文交会.(2021-12-07).

  [15]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第四届少儿绘画大赛获奖优秀作品展暨颁奖仪式在开平市成功举行.(2021-04-15).

  [16]南方网.“中国南粤古驿道网”全新改版上线.(2017-10-18).


  [17]彭剑波.国内知名学者共商建立完善“古道学”及南粤古驿道品牌的国际化.(2020-12-04).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


返回